Featured image of post C++面向对象

C++面向对象

一点点简单的归纳(荒废半年重新拾起版)

关于变量

常量

1
2
3
4
5
const typename var = val; 声明常量
char * const p 表示指针 p 指向的位置不能改变,但是指向的内容(一个 char)可以改变
const char *p 表示指针 p 指向的内容不能改变,但是指向的位置可以改变
char const *p 同理等价
const char * const p p 指向的位置和内容都不能修改

动态内存

使用 new 分配,创建对象,返回指针

1
2
3
T *p = new T[N] 分配 N 个 T 类型的对象,返回指向第一个对象的指针
delete p 释放 p 指向的内存 p 本身不会变为 NULL
delete[] p 释放 p 指向的内存

关于类

-C++ 中 class 和 struct 并无本质区别,只是默认的访问权限不同(class 默认 private,struct 默认 public)

:: 称为域解析器(resolver),前面什么都不带则解析到自由变量 / 函数(即全局作用域内)

成员函数直接在类内部定义的话默认为 inline(不推荐)

权限有三种:

     public:公有

     private:私有(只有同类可以访问)

          注意边界是类不是对象,成员函数中可以访问同一类的其他对象的私有成员

      protected:保护(只有同类和子类可以访问)

构造函数

  1. 命名与类名完全相同
    构造函数名称必须与类名一致,无返回值(包括 void)。

  2. 自动调用
    对象创建时由编译器自动调用,无需显式调用。

  3. 可重载
    支持多个构造函数,通过参数列表(类型、数量、顺序)区分。

  4. 访问控制
    可设为 publicprotectedprivate,影响对象创建方式(如单例模式)。

  5. 语法
    以冒号 : 开头,后跟成员变量及其初始化表达式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
    class Student {
    public:
        Student(int id, const string& name) : studentId(id), studentName(name) {}
    private:
        const int studentId; // 必须使用初始化列表
        string studentName;
    };
    

必要性

  • 对const成员、引用成员、无默认构造函数的类成员必须使用初始化列表。
  • 提高性能:避免先默认初始化再赋值的额外开销。

运算符重载

运算符重载通过定义operator函数实现,支持大部分内置运算符(如+、-、==等),但部分运算符(如.、::、?:)不可重载。

示例:

1
2
3
4
5
6
class Complex {
public:
    Complex operator+(const Complex& other) {
        return Complex(real + other.real, imag + other.imag);
    }
};

若不是类对象之间的相加时,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:

1
2
3
4
5
6
class Complex {
public:
        Complex operator+(int num) {
            return Complex(this->real + num);
        }
};

该方法可以实现int在右侧相加,若int在左侧时则需通过全局函数或友元函数重载,因成员函数无法让int作为左操作数

示例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class MyClass {
public:
    int value;
    MyClass(int v) : value(v) {}
    // 声明友元函数以访问私有成员(如果需要)
    friend MyClass operator+(int num, const MyClass& obj);
};
// 全局函数重载:处理 int + MyClass
MyClass operator+(int num, const MyClass& obj) {
    return MyClass(num + obj.value);
}
// 使用示例
MyClass c = 3 + a;  // 调用全局函数

处理自增自减时格式略有不同,但是不难理解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class Number {
public:
    int value;
    Number(int v = 0) : value(v) {}

    // 前置++
    Number& operator++() {
        ++value;
        return *this;
    }

    // 后置++
    Number operator++(int) {
        Number temp = *this;
        ++value;
        return temp;
    }
};

流运算符重载

流运算符用于自定义类型与输入输出流的交互,使对象可直接通过cout输出或cin输入。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class Point {
public:
    friend ostream& operator<<(ostream& os, const Point& p) {
        os << "(" << p.x << ", " << p.y << ")";
        return os;
    }
    friend istream& operator>>(istream& is, Point& p) {
        is >> p.x >> p.y;
        return is;
    }
private:
    int x, y;
};

虚函数

学的时候感觉挺简单的,好久不用搞忘了,还是写点笔记吧。

虚函数主要提供 运行时多态,它让 C++ 程序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来调用函数,而不是根据指针/引用的静态类型。

换句话说:

  • 普通函数 → 编译期绑定(函数地址在编译阶段就决定了)。

  • 虚函数 → 运行期绑定(函数地址在运行时通过虚函数表查找)。

这样,我们可以写出通用接口,在不同子类里实现不同的行为。

多态

比如基类 Shape 定义 draw(),不同子类(CircleRectangle)都可以重写自己的 draw(),运行时调用时自动选择正确的函数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
class Shape {
public:
    virtual void draw() { cout << "Draw Shape\n"; }
};

class Circle : public Shape {
public:
    void draw() override { cout << "Draw Circle\n"; } //override用来标记“派生类中的虚函数是对基类虚函数的重写”
};

class Rectangle : public Shape {
public:
    void draw() override { cout << "Draw Rectangle\n"; }
};

int main() {
    Shape* s1 = new Circle();
    Shape* s2 = new Rectangle();

    s1->draw();  // Draw Circle
    s2->draw();  // Draw Rectangle

    delete s1;
    delete s2;
}

抽象接口(纯虚函数)

虚函数可以被定义为 纯虚函数=0),使类变为 抽象类,只能作为接口存在,不能直接实例化。 派生类必须实现纯虚函数。

1
2
3
4
5
6
7
8
9
class Animal {
public:
    virtual void speak() = 0;  // 纯虚函数
};

class Dog : public Animal {
public:
    void speak() override { cout << "Woof!\n"; }
};

正确的析构函数调用

如果基类的析构函数是虚函数,那么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类对象时,会 先调用派生类析构,再调用基类析构 ,避免资源泄漏。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class Base {
public:
    virtual ~Base() { cout << "Base destroyed\n"; }
};

class Derived : public Base {
public:
    ~Derived() { cout << "Derived destroyed\n"; }
};

int main() {
    Base* b = new Derived();
    delete b;
}

如果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,只会调用 Base::~Base,导致 Derived 部分资源泄露。


哈希表

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c++的版块,但是刷题的时候碰到了,就顺便记一下。

哈希表是一种根据关键字直接访问内存存储位置的数据结构。通过哈希表,数据元素的存放位置和数据元素的关键字之间建立起某种对应关系,建立这种对应关系的函数称为哈希函数。

哈希表通常使用一个数组作为底层存储,数组的每个元素称为一个桶(bucket),它的核心思想是 用空间换时间,所以它的 插入、删除、查找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 O(1)。在实际应用中,C++ STL 提供的 std::unordered_mapstd::unordered_set 已经实现了高效、健壮的哈希表,通常不需要我们自己去实现。

简单一点的实现是:

std::unordered_set (集合)

用于快速查找一个元素是否存在。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string>
#include <unordered_set> // 引入unordered_set

int main() {
    // 1. 创建一个空的 unordered_set,存储字符
    std::unordered_set<char> brokenSet;

    // 2. 插入元素 (相当于添加学号)
    brokenSet.insert('a');
    brokenSet.insert('b');
    brokenSet.insert('c');
    brokenSet.insert('a'); // 重复插入 'a',但 set 只会保留一个 'a'

    // 3. 检查元素是否存在
    char letterToFind = 'b';
    if (brokenSet.count(letterToFind)) { // count() 返回 1 如果存在, 0 如果不存在
        std::cout << "'" << letterToFind << "' 存在于集合中。" << std::endl;
    } else {
        std::cout << "'" << letterToFind << "' 不存在于集合中。" << std::endl;
    }

    letterToFind = 'd';
    if (brokenSet.count(letterToFind)) {
        std::cout << "'" << letterToFind << "' 存在于集合中。" << std::endl;
    } else {
        std::cout << "'" << letterToFind << "' 不存在于集合中。" << std::endl;
    }
    
    // 4. 用一个字符串初始化 set
    std::string brokenLetters = "xyz";
    std::unordered_set<char> brokenSetFromString(brokenLetters.begin(), brokenLetters.end());
    
    if (brokenSetFromString.count('y')) {
        std::cout << "'y' 存在于从字符串创建的集合中。" << std::endl;
    }

    return 0;
}

std::unordered_map (键值对映射)

用于根据一个键快速查找对应的值。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string>
#include <unordered_map> // 引入unordered_map

int main() {
    // 1. 创建一个空的 unordered_map,存储 string 到 int 的映射
    std::unordered_map<std::string, int> studentScores;

    // 2. 插入键值对
    studentScores.insert({"Alice", 95});
    studentScores["Bob"] = 88; // 另一种插入方式
    studentScores["Charlie"] = 92;
    
    // 3. 通过键查找值
    std::string studentName = "Alice";
    // 使用 find() 查找,它返回一个迭代器
    auto it = studentScores.find(studentName); 

    if (it != studentScores.end()) { // 如果找到了 (迭代器不是指向末尾)
        std::cout << studentName << " 的分数是: " << it->second << std::endl; // it->second 是值
    } else {
        std::cout << studentName << " 不存在。" << std::endl;
    }

    studentName = "David";
    if (studentScores.find(studentName) != studentScores.end()) {
        std::cout << studentName << " 的分数是: " << studentScores[studentName] << std::endl; // studentName.score 也可以直接访问
    } else {
        std::cout << studentName << " 不存在。" << std::endl;
    }

    // 4. 尝试访问不存在的键(如果用 [] 访问)
    // 注意:如果键不存在,[] 会自动创建一个键值对,值是默认初始化的(int是0)
    // std::cout << "David 的分数 (创建后): " << studentScores["David"] << std::endl; // 这行会使 David 出现,分数为 0

    return 0;
}

一些小tips

实在没招了,不记要忘。。。

读取输入

一般来说读取字符串用 getline() 就行,如果想要读到一个整型数组,还需要进行输入流处理。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s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main() {
    string line;
    getline(cin, line);   // 读取一整行,例如:2 3 1 4 5 6

    istringstream iss(line);  // 把字符串当作输入流来处理
    vector<int> nums;
    int x;

    while (iss >> x) {    // 跳过空格等分隔符取整数,直到取完
        nums.push_back(x);
    }

    // 测试输出
    cout << "输入的数组: ";
    for (int n : nums) cout << n << " ";
    cout << endl;

    return 0;
}

内存分区

在 C++ 中,内存分区是绕不开的核心概念之一。通常情况下,程序的内存空间会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(由低地址到高地址):

  1. 代码区
  2. 数据区
  3. 堆区
  4. 栈区

栈区(Stack)

  • 分配方式:由程序自动向操作系统申请和回收,速度快、使用方便,但程序员无法直接控制。
  • 空间大小:一般在几 MB ~ 几十 MB。若递归过深或数组过大,可能触发 栈溢出(stack overflow)
  • 遵循原则:后进先出(LIFO)。

存储内容包括

  1. const 局部变量
  2. 函数参数
  3. 函数返回地址
  4. 保存的寄存器(如返回地址、帧指针等)

生命周期管理: 当变量进入作用域时,系统会在栈上为其申请空间;当变量生命周期结束,系统会自动释放这部分内存。


堆区(Heap)

  • 分配方式:由程序员手动申请(如 newmalloc),并且需要手动释放(deletefree)。
  • 空间大小:通常远大于栈,可达 MB ~ GB 级,一般是能申请多少就有多少,实际可用大小取决于操作系统和物理内存。
  • 存储结构:不像栈是连续空间,堆的分配通过 链表/空闲块表 管理,因此可能产生 内存碎片

如果忘记释放,容易导致 内存泄漏


数据区(Data Segment)

分为两部分:

  1. 已初始化数据区 存放 已显式初始化 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。

    1
    2
    
    int g1 = 10;       // 已初始化全局变量
    static int s1 = 20; // 已初始化静态变量
    
  2. 未初始化数据区(BSS 段) 存放 未初始化 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,程序运行时会自动初始化为 0

    1
    2
    
    int g2;          // 未初始化全局变量
    static int s2;   // 未初始化静态变量
    

代码区(Code/Text Segment)

  • 存放内容:程序的可执行代码(机器指令)。
  • 只读属性:大多数系统中,代码区是只读的,防止程序意外修改自身指令。
  • 共享机制:相同程序的多个进程可以共享代码区,提高效率。

💡 关于 常量: 有些实现会将只读常量放在单独的常量区(位于代码区和数据区之间);也有实现直接把常量划归到代码区。无论哪种方式,常量区都是只读的。


示例图:

示意图

内存参考链接


生活由投入其中的每一天构成
使用 Hugo 构建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